正文 第一卷 月缺重圆会有期,人生何得久别离(2 / 3)

脂砚记 凤鸣燕北 3355 字 2021-01-17

庶人女眷已悉数充入掖庭为奴。既然如此,不如先押入诏狱,待老夫拟好名录,请圣上裁决后,再做处置。”

霁雪跪下,动情说“民女恳求大人让我见汉庶人一面。”

金纯不悦,冷冷说“诏狱是什么地方,你怕是还不知道,岂有男女同处一室之理!”

霁雪仍不退缩,坚定地说“贱妾死不足惜,求大人成全。”

金纯不屑道“反叛同党,岂能相见串供?”说罢看着张忠,只等他动手押下。

一个是位高权重的刑部尚书,一个是自己拳拳关爱的父亲,张忠无计可施,只得冷声对霁雪说“还不速随我入诏狱,还要我亲自动手吗?”

霁雪抗辩道“敢问大人,汉庶人可曾掠过一城一池?可曾杀过一兵一卒?是否反叛,是非曲直,公道自在人心。妾请求面见皇上,为汉庶人陈述冤情,以达圣听,也免皇上为后世诟病。”

金纯怒道“放肆,汉庶人反叛之事已成定局,由不得你一介罪民在此置喙!”

霁雪取出袖中文书,呈递金纯,“汉庶人曾经南征北战,保护疆域百姓免受异族入侵、流离失所之苦,为大明天下立下不赏之功,忠贞不二。还请大人将此文书呈递圣上,圣上既为一代明君,广开言路,必定不会偏信一言,还忠臣一个公道。”

霁雪将文书高高举起,额头却已经重重磕在青石地面。张忠见此情形,于心不忍,接过文书,呈到金纯面前。

金纯瞥了一眼文书,蓦然心惊,却是鲜血写就,在洁白入雪的丝帛之上,越发鲜红欲滴。金纯未接血书,对霁雪说“此物恐污圣目,老夫不会转呈。”

霁雪冷笑说“大人饱读圣贤之书,爱民如子,当知‘防民之口甚于防川’之理。今日,妾愿血溅北镇抚司,以死力谏,求大人秉公上书,为天下忠臣、直臣之楷模。”

说罢,霁雪已经起身往门庭石柱飞奔。父母家人已安,她已心无挂碍。

一旁的张忠拽住她,“金大人自会怜悯你的一片苦心,将此书交由圣上定夺。北镇抚司门口见不得血光,先随我去诏狱。”

话说到这里,金纯想要拉下脸来,当场训斥张忠自作主张,奈何英国公就在旁边,也少不得给个面子,顺着张忠的台阶,说“先押入诏狱,待圣意裁夺吧。”

霁雪长跪青石地面,重重磕了三头,含泪说“贱妾谢大人成全,适才冒犯之处,还请大人宽宥。”

待霁雪走后,金纯打开血书,待看清上面的文字后,不由震惊地无以复加“这字分明与如今圣上的墨宝一般无二!此人实在疑点颇多,不容小觑。”当天,金纯就在退朝后,前往上书房觐见新皇。

上书房门口是一张苏绣屏风,绣工精细,是王希孟的《千里江山图》,青绿山水气势磅礴,连绵不绝。上首正中央是一张金丝楠木书案,光可鉴人,配着一张九龙金丝楠木圈椅。椅背是一整块洁白莹润的和田玉,雕刻了春日海棠图,繁花满树。

新皇朱瞻基身着织金云锦,面如冠玉,贵气天成,正坐在御案后。一尊以暹罗国进贡的灿若黄金的“风磨铜”制作而成的三鼎双耳鎏金海棠纹香炉中,龙涎香袅袅升腾。

“禀皇上,微臣今日在诏狱见到一汉庶人女眷,欲死谏以求面圣。此为其手书,微臣见其字临摹皇上墨宝,怕其再生事端,不敢擅做主张,特请皇上定夺。”

新皇漫不经心问道“即是汉庶人女眷,为何不发往掖庭,而关在诏狱?”

金纯回道“回禀皇上,听闻此人曾随汉庶人出征,在军中屡献奇谋,划为同党也可,故微臣先安置诏狱,来请示皇上。”

一旁的王谨接过血书,惊骇不语,忙展开放在御前。宣德放下手中奏报,低头一看,也不由一惊天下居然有此胆大包天之人,敢临摹一国之君的字体!

关键是这位汉庶人女眷是怎么拿