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八百一十三章 Blog将来就是你的了(2 / 3)

,以及她个人撰写的原创内容。如雨后春笋一般在国内互联网不断涌现,也是在那个时候,g才有了本土化的汉语音译名博客。

连翻译名字都晚了好几年,也足以见得当时国内对g浅尝辄止后不抱希望的心态。

面对陈同的不确定心态,李牧笑道“陈师兄,我从产品的角度给你分析一下,为什么少数尝试在国内开发g的人会失败,以及为什么会给你以及其他人一种国内做不起来g的假象。”

陈同坐直身体“李总你请说。”

李牧笑道“你觉得,产品首先需要的是什么?”

陈同想了想,说“规划?定位?”

李牧摇摇头“都不是,产品首先需要的是土壤。”

陈同很是诧异“产品经理在做的事情,不都是研究产品功能、产品定位、产品体验这些方面吗?”

李牧笑道“你说的那是一般产品经理。”

说着,李牧又道“我来给你解释一下,为什么我说产品首先需要的是土壤。”

陈同点点头“洗耳恭听。”

李牧问他“如果我告诉你,我有一个产品构思,做一个在线看电影的网站,把大量电影数字化上传到自己的网站上,让用户在线观看,你觉得这个构思有没有问题?”

陈同说“没问题,视频是现在网民最急缺的内容呈现方式,不过如果想稍微做大一点,速率和带宽的问题怕是解决不了吧?一分钟以内的新闻短视频都那么难实现,更何况动辄九十分钟甚至更长的电影。”

当初新浪想做在线视频新闻,最大的问题就卡在了流媒体传输上,这一点他们没能实现,不过李牧凭借自己的流媒体解决方案,以及强大的服务器与带宽配置,成功推出了视频新闻,但也是因为带宽限制,必须控制为短视频,而且这种短视频的数量不可多,否则一旦大量用户同时观看,yy网也承载不了。

李牧看着陈同,笑道“看来陈师兄你也是深有感触。”

“是啊,深有感触……”陈同尴尬一笑,点了点头。

李牧说“你看,你我都知道视频是个好切入点,但是我们国内的网络带宽速率暂时还不足以支撑这样的产品发育,所以这就是土壤不足,土壤不足的情况下,冒然上再好的产品,产品的功能再好、定位再准,种在不满足要求的土壤里,也终究会是个死。”

陈同听完,心里忽然抓住了一个让他醍醐灌顶一般的关键点。

他终于揣测到了李牧的思路,其实李牧并不是真的想问自己有什么解决方案,其实他自己早就想好了解决方案,而且他的解决方案就是g!

n之所以会失败,恐怕就是如李牧所说,这款好的产品在国内还不具备符合要求的土壤,冒然种植,就好像是在盐碱地里种庄稼,能成功就怪了。

没土壤,现在难道就有土壤了?

陈同看向李牧,认真的问他“李总,你觉得现在国内已经具备了g发展所需要的基础土壤了吗?”

李牧同样认真的点了点头“刚刚进入上马g的最佳窗口期。”

李牧不是对互联网一知半解、只知复制照搬的愣头青,如果没有贴吧提前打好的基础,2002年玩博客,自己也一定会死的很惨,因为这个产品在国内市场根本就没有符合要求的土壤,没有土壤也就意味着根本没有什么内容来给它承载,等同于在连电都没有的情况下先造电灯。

但是,眼下的2002年已经不再是上辈子的2002年,上辈子的2002年,华夏互联网还处在少数人创造内容,多数人消化内容的时代,这些消化内容的群体还没有制造内容的冲动。

但是,李牧的贴吧经过近一年的运营,已经大大激发了全网民众制造内容的兴趣,以至于在大量用户制造大量内容