音配合,一股新的绳索再次成型。
三趟走完,一条百米长,三股扭成,致密均匀的麻绳就躺在了地上。
麻绳只有签字笔芯那么粗,阿音看着麻绳说道:“这不粗不细的,你准备用来干嘛?”
李君阁笑道:“看着细是吧?承受一百公斤都没问题!”
将十字架上的可拆解部件取下来收好,将麻绳收回到剩下的那个线轴上。
回到木楼,李君阁取了一段麻绳,抛过横梁两端扎好,弄成一个线圈,一只脚踩上去,两手抓着绳子,站在绳子上前后摇晃:“看,荡秋千都没问题。”
阿音也惊讶了:“哇!这么厉害!”
李君阁说道:“对啊,麻绳比棕绳厉害多了,而且我们还可以用同样的方法继续三股扭到一起,做出更粗的来。”
阿音笑道:“那我们下午继续?”
李君阁摸着下巴说道:“阿音,你吃鲶鱼是不是有点腻了?”
阿音笑道:“其实也还好啦,现在有了盐,有了油,你又做得那么美味。”
李君阁笑道:“现在有了线,我们就可以换一种钓法了。”
阿音笑道:“可是你有鱼钩吗?”
李君阁说道:“谁说钓鱼一定要用鱼钩的?看我的。”
取来几根晒得皱巴巴的当年生的芦苇管子,切成许多五六毫米宽的小圈。
挑了根干竹子,剖成细条,刮掉大多数竹肉,从每个节头两端各留出两个公分切断。
然后将竹子中段掏薄,尝试这将竹条弯折,直到能将竹条弯曲到一起,两个头子刚好能碰到一处为止。
将竹条打开,把两端削得非常尖锐,这就得到一根竹针。
拿出上午最先搓制的细麻线,切下一米左右长,一头绑到竹针中部被削薄的位置。
就这样一个一个做,没一会桌上堆起了八九十个竹针。
将早上剩下的木薯粥,倒筲箕里,将小木薯块都滤出来。
取来一个浅筐和最后做的那捆粗麻绳放到竹几上,先扯出几米绳子,盘到浅筐里面,然后取过一个竹针弯过来,套上一个芦苇圈,在圈里填上两三颗小木薯块。
将挂着竹针的麻线另一头系在绳上,往下放绳,小心地将竹针摆在筐中心,粗绳盘在浅筐最外围。
然后照此办理,每隔一米系上一根竹针。
很快浅筐中就出现了一盘绳子,中间都是弯曲到一处,填上诱饵的竹针。
这玩意儿的名字叫“鱼卡”,抓素食性和杂食性鱼类用的。
苇圈是当年生的,在水里会被泡软,等个头偏大的鱼类来就食的时候,嘴巴轻轻一碰鱼卡,已经泡软的苇圈就会断掉,鱼卡弹直将鱼挂住,鱼就被抓到了。
吃了几天的鲶鱼了,李君阁想换换口味。
鱼卡做好都快傍晚了,李君阁下到湖边,砍了几根竹子扎了个粗糙的竹筏,将粗绳一端系上一块五六斤重的大石头,划着竹筏到湖中去放鱼卡。
湖水不深,也就四五米,先将石头放到底,李君阁一边理鱼卡线一边朝岸边慢慢放。
竹筏划到湖边,李君阁牵着线头走到一丛竹林边上,将绳子绑在一根竹竿上。
没有熊孩子,啥事情都不用藏着掖着,要是在李家沟这样干,没一会就被熊孩子们收走玩了。
将竹筏拖到岸上。李君阁又去收集生漆。
将生漆收到竹筒里,塞上塞子,这玩意儿李君阁不敢带回去,阿音常去找篾匠叔,好像对生漆不过敏,俩胡子就不好说了。
给漆筒做了个挡水的帽子,将生漆筒子挂在一棵漆树上。
去到苇塘边上,下水抽了一把香蒲芯子,李君阁又去溪水里捞出些木薯片,一天下来都没事,看来木薯没问题,回去给阿音加个菜。
从鱼笼里头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