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一百四十六章 舆论的压力(1 / 2)

缥缈峰上 吴六齐 2110 字 2021-10-27

来自舆论的压力,金戈感同身受,这些年关于他和护国公府的流言蜚语,从来没有因为时间的流逝而中断过。

十三年前,鄂王也遭受了同样的舆论和不公。

只是,向来胸襟宽广的他,竟没有像护国公那般看得透彻,想得明白。

鄂王以为骁帝对他已经失去了信任,只是因为一个谣言在民间盛行,就迫于舆论压力下如此草率地罢免了他的兵权。

他的心冰冷彻骨,自己的亲兄弟,竟也这般不信任自己。从那时候起,鄂王叶将至就与骁帝叶寒星有了隔阂,而且一发不可收拾。

人言可畏,他也很在乎世人对自己的看法,鄂王叶将至乃是皇长子,关于他为何让位给自己八岁的弟弟,现在已经是一个永远解不开的谜题了。

在骁帝继位之初,皇亲国戚中就有好事的提出过疑问,企图以此来质疑骁帝克成大统的合法性,可最终也没有得到想要的答案。

不过,当年在邺京城中,似乎人们早就接受了朝中有这样一位手掌兵权的亲王,也习惯了他在宗室中的尊贵地位。

可能,就是这样的殊荣,遭来了同族兄弟叶丛莱的嫉妒和怨愤。

其实,早在二十年前,叶丛莱就着手开始对付鄂王了。

结成朋党,以权谋私,排除异己,在军中大搞贪腐,那可是犯了鄂王叶将至的大忌,一旦被他发现就只有死路一条。

制造舆论,谣传他拥兵自重,有窃取帝位之心,只是针对鄂王的第一步。

果然,他上当了。

为了抑制谣言继续蔓延,鄂王在东湖御林营和西湖御林营以整肃军纪为由,不问是非,不论情由,先后杀死了两名四品的中郎将,没有任何罪名,也没有得到骁帝的旨意,只是告诉后来询问的诸将,这二人涉嫌聚众造谣诽谤,当以军法处置,以儆效尤。

骁国的军法律例,有明文规定,无故擅杀大将,当罪该问斩。

可是,鄂王当时在军队的威望太高了,奉旨调查两名中郎将被杀的人是太师独孤希诺,竟也替鄂王说情开脱。

此时的他,早已被骁帝罢了兵权,哪来的权利可以整肃东湖御林营和西湖御林营的将士?又是谁给的权力随便处死朝中大将?

骁帝敢怒而不敢言,本来对谣言不屑一顾的他,莫名其妙开始动摇了。这位军事才干卓著的兄长,真的会拥兵自重,取而代之吗?

自从骁帝派人开始调查,最终不了了之后,鄂王叶将至也开始明白,尽管自己从未有过篡逆之心,但是自己俨然成了皇帝眼中的一根拔不掉的刺了。

鄂王叶将至知道自己太在乎名声了,若继续下去不知收敛,可能会越走越远,但他就是不肯就此屈服命运,只能是继续一意孤行,谁敢造谣撒布舆论,散布对自己,对皇上的谣言,他就势必会举起屠刀,毫不留情。

据宋远溪交代,也就是这个时候,鄂王叶将至启用了张胜贤和王煜,让他们协助叶丛莱调查军中贪腐,以及结党营私的事情。

这三人勾结刑部侍郎耿钟、户部大司徒邹谯盯上了平南王——大将军云铮,搜集到了所谓的罪证,一并呈送给了鄂王叶将至,叶将至觉得证据确凿,就联合朝中大臣弹劾云铮。

然而,二十年前的骁帝,正值壮年,虽有证据但也非常谨慎,就立即命时任京兆府尹的宋远溪去调查此案,宋远溪早就和这几人结成了朋党,自然就将大小事情汇总呈报给骁帝,并言明大将军云铮军营中却有贪腐、谋反的迹象。

最终,酿成了云氏一族的灭门惨案,骁帝亲自下旨判云铮腰斩于市,夷灭三族。

这就是叶丛莱针对鄂王实施的第二步,让他与云氏、护国公彻底决裂。

谁都知道,云铮一案,无辜被牵连者甚广,他鄂王起到了关键作用,且已经是权倾朝野,有些人甚至认为,