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二百六十九章 幕后之人,水落石出?(1 / 4)

记录簿上关于李岭来历的部分,只写了一句‘京都中人,执信而至。’

楚珂修长的手指落在那四个楷字上,一下下轻叩着桌子,对廊晨问道“查出来是谁推荐来的吗?”

廊晨点点头,回答道“此事调查起来着实棘手,起先丝毫没有线索,可后来偶然间在边城存放文书的地方,找到了那封原信。”

说着,廊晨从怀中又拿出一封看起来已经有些年头的泛黄信封,楚珂伸手接过,那信封上的字迹倒还是清楚的很。

刘副官亲启。

刘副官,便是当初李岭初入边城那年,负责新兵入城的将领,起先调查李岭,应该是找当年将李岭招进来的将领询问,只是刘副官已经在两年前战死沙场。

而其他一起共事的官僚,有些升职调任到别处,有些,将热血挥洒在了与莫朗的战场上。

总之,知晓李岭来历之人已经少之又少,毕竟,李岭在军中的已经好几个年头了。

刘副官,楚珂是不怀疑他会是李岭的同伙,或者帮手,毕竟,从京都或者各地每年送进边城充军之人何其多,在边城戍边的士兵是个苦差事,举荐而来的大抵是戴罪之身,或者是大家族中犯了事,却又不愿声张,便会私下修书一封到边城,将罪人遣送至边境受罚。

每年,若是没有这些罪人来军中充数,说实话,边城扩军的实施会更为艰难,更别说,那些年莫朗总是蠢蠢欲动,边城随时都会有爆发战争的可能。

即便是边城百姓,也不是不舍得让自家儿子或是夫君上战场送命。

而皇上虽会派将领和士兵前来镇压,可从京都过去的精兵,在边城极端的寒冷地界,光是生活都面临极大的难题,更别说上战场了。

所以,实际上边城征兵时的要求一压再压,直到楚珂,华承之去的前一年,已经差不多到了,只要愿意当兵,即刻便可以入城。

在那样松散的监督下,军营中混入什么乱七八糟的人,实在是太简单了。

直到楚珂,华承之主掌边城戍边大任之后,楚珂着人暗中审查所有军中士兵的来历,加强对军中士兵的要求体系,这才降低了敌国奸细渗入军中的可能性。

只是,隐藏过深,时间太久的,终究是找不出来,就比如李岭。

拆开那已经有些破损的信封,楚珂拿出里面的信件,粗略的看了一遍基本内容,倒是没什么可疑的。

目光从那一行行字落到最后,楚珂看着信件的落款,眼神微眯。

落款的是官印

翰林院侍读

而最下面的署名是,李庭齐。

看到这个熟悉的名字,楚珂倒是不怎么觉得惊奇,果然,李岭和李庭齐是有关系的。

数日前,楚珂在京郊荒野中抓的那个活口死士,在黑衣男人逃跑之际,被灭了口,而楚珂,在临走时意外的在那死士身上被银光划破的部位,看到了一个‘李’字。

如今又确定了在边城屡次要杀华承之的李岭乃是李庭齐送去的,虽然还没有更加直接的证据,证明这一切都是李庭齐所做,但楚珂心中,却已经认定了。

李庭齐,口中念着这个名字,楚珂眼中闪过一抹冰冷。

他和这位李尚书还真是缘分匪浅啊!

已经找到了隐藏的敌人,楚珂心中却无丝毫欣喜,相对的,这一切调查过于顺利,顺利的让楚珂都要怀疑,这一切就好像是有人故意要将李庭齐抛出来一样。

回想起那个神秘的黑衣男子,若李庭齐果真是幕后之人,以他的野心,会甘心听从区区一个尚书的调遣吗?

“将军,既然现在已经知道李尚书预谋谋害襄王殿下和将军您,这些东西是否即刻送到皇上面前,尽快将李尚书绳之以法,这样不管是襄王殿下,还是将军都可以高枕无忧了。”

廊晨高兴的说