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七百一十三回 高阳封城(1 / 3)

乞活西晋末 万载老三 3281 字 2021-02-09

华历三年,四月三十,午时,晴,冀州高阳。

高阳郡国因地处河北中段,此前处于石勒与王浚势力的拉锯地区,一度饱经战火,城池荒废,人烟寂寥。但同样也是因为地处河北中心地带,且东北侧畔掘鲤淀(白洋淀),更有滹沱河等数条干流途经此地,水运便利,它在血旗军全踞河北之后,便被选作了河北临时军政府的驻地,也是纪泽北返河北后的行营所在。

距离血旗军登陆河北已有一个半月,随着节节胜利与政策宣传,新占区军民逐渐安稳,之前藏于山泽之间的百姓也陆续冒头返乡,而华国后续抽自海外的军兵辎重与各级官吏,则也基本到位了河北各地,并以之为枝干初步建立起直到乡镇一级的基层军政架构。

有官又有民,外安而内足,凋敝久矣的河北社会,迅速转入了民生恢复状态。而一度沦为荒芜的高阳郡城,尽管本地居民依旧不多,可随着华国河北军政府的入驻,已颇显人气,这几日更因即将在此举办的河北文武恩科,居然有了熙熙之景。

悦来酒家,在早前的高阳郡城内,本属不上台面的一间中型酒家,怎奈血旗军光复高阳之后,昔年城内的一应高档酒家皆无人回归,蛛网依旧,倒是不知从哪个犄角旮旯窜回来的悦来东家,拉了几个人手,炒上几道小菜,便一举成了郡城餐饮业如今的执牛耳者,尤其这几日城中多了众多应考之人,悦来酒家的生意更是红火得不要不要。正可谓繁华落尽皆泡影,唯有存活是赢家。

二楼雅间,十余华服儒生有老有少,各席端坐,觥筹交错,雅词不绝,气氛热烈而不喧乱。居中正坐者,乃一气度雍容的中年男子,其人举止端庄,未语先笑,妙语连连,只那酒后透红的肥脸,衬得一双眼睛又小又贼。

此人名为武释,本为幽州北平郡的郡臣,月余前血旗军蓦然兵临城下之际,他作为本地大族魁首,直接间接掌控的郡兵不要太多,遂抢在老迈迟缓的郡守开城投降之前,绑了郡守开城投降。由是,他便成功换船,也或准了前来高阳参与恩科范畴内的官员续用考核。而在座的其他人,半数年长的与武释情况相类,也是参与续任考核的前任郡内官员,余下年轻者,则是随他们同行前来科考的乡党或族中子弟。

“呵呵,小子斗胆,敬武世叔一樽!呵呵,凭借世叔献城之功,此番官员续任遴选,世叔定能高居郡守甚至州中大员。呵呵,日后但有可能,只望世叔能对小子有所提点呀。”推杯换盏间,一名看似有点木讷的年轻士子,颇有点怯惧,也颇不习惯的向着武释赔笑举樽道。

莫怪这位出身庶族的应考士子表现不堪,委实有着心理阴影。须知这位武郡臣此刻看似笑眯眯的弥勒佛一般,可过往在郡内,却是十足的横行霸道,横征暴敛,鱼肉一方,但有违拗其意者,无不遭其辣手摧残,被其搞得家破人亡之人,堪称不胜枚举。

夯货!小家族出来的就是小家子气,连拍个马屁都这么不利落!好险被拍到马腿的武释,不由暗自腹诽,眼底闪过一丝不屑,却知华国治下莫欺少年穷,面上遂一团和气的饮了一口,甚至还略带伤感道“甭提什么献城之功,委实惭愧,若非实在不愿本郡乡亲蒙受战火,本官绝不会弃了张郡守,每每念及于此,本官皆深感自责呀。”

“世叔有仁有意,怎奈鱼与熊掌不可兼得,只能舍小义而全大仁了。”另一衣着更为考究,也更有眼色的年轻士子适时插言,不动声色的转开话题道,“眼见明日就要科考,实乃中原所未经之事,我等更是年轻无知,世叔见多识广,还望对我等的今次应考,乃至日后可能的官场行事,不吝警言一二!”

“呵呵,警言不敢说,诸位日后多为栋梁之才,只怕他日本官还要靠着诸位互相帮衬才是。”武释语气谦逊,一脸诚恳,徐徐说道,“不过,本官毕竟在官场先行一步,倒是有一句话与诸君共勉。官场之道